文化

周四, 11 8月 2011 11:48

烟雨 白衣 庄重典雅:林青霞及70年代人物气质

给本文评个分吧
(0 票)

2000年8月,一位天文爱好者从加拿大南下美国亚里桑那州寻找小行星,发现了一颗后来被编号为38821的小行星,这也是他在美国发现的第4颗小行星。小行星的发现者有一项权利,可以为自己发现的行星取一个名字,这位发现者给这颗行星命名为:林青霞。2006年2月19日,小行星中心(MinorPlanetCentre)刊登的55987号文件,正式宣布批准将38821号小行星改名为Linchinghsia(林青霞)。

林青霞对于我们,已经脱离了她的真身,成为一个守在“1970年代”大门前的女神,而那扇大门后面,藏着西门町、琼瑶、爱情文艺片、白衣美学、民谣风潮,以及那些已经牢牢嵌入“1970年代”的意象:满天彩霞、烟雨蒙蒙、片片枫叶,还有海边的小白屋。

1970年代是否当真如此?贫穷女孩是不是都能成为“泥泞中的小花”,获得情深意笃的富家少爷的拯救?这已经无从得知。林青霞和爱情文艺片,提供了一种具有强悍说服力的形象,将那个时代的其他一切掩在身后。这个形象是oldschool的,含蓄蕴藉的,逐渐在40年后成为一种乡愁。

1970年代其实不是那个“1970年代”,林青霞其实也不是那个“林青霞”,关于这点,林青霞比别人更清楚,于是借着黄霑的约稿,她开始写作,开始为“1970年代”和“林青霞”去魅。如何被星探发现,《窗外》第一次拍吻戏,她眼中的张国荣,她眼中的杨凡、琼瑶、三毛……她的文字,与她出现的1970年代一脉相承,是质朴无华、老实厚道的,未必映射1970年代的全部景象,却提供了那个年代人的气质作为笺注。

毫无意外,这些文章最终会结集,会成为两岸三地出版商争抢的对象,所有人都会恭维她写得好,哪怕那是蒋勋、董桥、马家辉。而这本书的内地版,也将毫无意外地成为内地出版史上的一次跃进,装帧及印刷全部沿袭港台版,定价高达88元。书价在通货膨胀时代的重新确认,很可能就从《滚石30:1981~专辑全记录》和这本《窗里窗外》开始。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,赢得的诟骂一定很多,但她是林青霞,是唯一一个美貌毫无争议的女明星,是电影史上罕见的靠正面形象立足的女明星,从影40年,百部电影,多数典雅正派,没人肯骂她,爱慕她、赞美她,已经是华人世界的集体惯性。

仅仅因为无可辩驳的美貌、演技,以及无法重回的1970年代?或许,还有对那个oldschool世界的眷恋,她始终保持了oldschool的作风,像一个提着贴满标签的旅行箱的阿婆小说中人,她会因为拍摄武侠片时,孤身醒在工作车上,感觉被遗忘而哭泣,会苦苦思索人生真谛、快乐之道,并作出这种总结:“有很多东西,要到30岁才明白,又要到40岁才做到。”我们对于那个oldschool世界代表人物的全部理解,大概也就是这样了,稳妥、柔和,因为庄重典雅、不怒自威,因而始终不受恶意侵扰。

这个世界,已经和那颗被命名为“林青霞”的小行星一样缀上天空———言外之意,它已经从现实世界里被连根拔起。所以,“林青霞”其实是一种遗产,是往日世界留给我们的无法再生的资源,林青霞在《窗里窗外》里的那种朴实,并未能去魅,反而成为一种旁证。而对这个世界,仅仅40年,我们已经怀有乡愁,这种乡愁,在这个夏天,被转身成为作家的林青霞引起。

其他信息